徐悲鸿 行书七言联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200,000-4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3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徐悲鸿
作者生卒 : 1895-1953
形式 : 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 : 132×28.5 cm. 52×11 1/4 in. 约3.4平尺(每幅)
创作年代 : 辛巳(1941年)作
: 题 识
辛巳之秋,悲鸿。
钤 印
徐悲鸿
释 文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来 源
中国嘉德1996秋季拍卖会,第156号拍品。
说 明
此联联语为明代杨继盛名言。1959年7月4日主席同王任重、刘建勋、梅白三人谈话时曾念及此句,并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此去做。”此句点出为人须有高尚情操与人格力量,徐悲鸿亦喜此句,并以此数写联语或赠至交好友,或自留自勉。本幅便属后者。
说起徐悲鸿先生,大家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他画家的身份,画作的光芒过于耀眼,使得大家都忽视了徐悲鸿其实也写得一手好字。其实,徐悲鸿对书法艺术极为重视,甚至超过绘画。他在自己收藏的《积玉桥字》中开头便写道:“天下有简单之事,而为愚人制成复杂,愈久愈失去益远者,中国书法其一端已。中国书法造端象形,与画同源,故有美观。演进而简,其性不失。厥后变成抽象之体,遂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人同此心,会心千古。抒情悉达,不减晤谈。”从这段话我们便可以看出徐悲鸿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衰演变极为熟悉,也极有见解。
徐悲鸿年幼家贫,从小便随其父徐达章学习书画,13岁开始便以卖画为生,20岁的时候得友人相助来到上海,从而结实了康有为,康有为对于徐悲鸿十分欣赏,收其为弟子,他便在康有为的指点下学习书法,曾数遍临摹《经石峪金刚经》、《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碑拓,对于大篆、小篆、魏碑、行书等均有涉猎。所以康有为对于徐悲鸿的书法影响很大。
此幅悲鸿先生于1941年所书:“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羣言”之行书七言联,据传是明代杨继胜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提炼出来的。其意是说为人处事要谦虚,要善于看到对方的每一点长处,哪怕是仅有一点可取之处也必须肯定;待人要和气,要善于观察思考旁边人的做法、言论,从中汲取正确的东西。此作脱胎于魏碑,参以行书笔意,整体的结构疏朗大方。由于悲鸿先生在年少时学习过赵孟俯的书法,所以即使其书法脱胎于魏碑,却没有魏碑凝重;而与徐悲鸿自己的老师康有为相比,他的书法更为锋芒内敛,没有康有为书法的霸道之感,使作品更多充满了平和淡然。徐悲鸿的书法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其他书法家经常使用的墨色强烈对比变化,在字的结体上、节奏上也没有太大的夸张变形与起伏,整幅作品线条平缓而流畅,给人非常内敛和纯净的感觉。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字是最能表现其心性的,徐悲鸿的字则充满了儒雅与淡然,极富书卷气。由于康有为的影响,徐悲鸿也对魏碑大力倡导,曾有“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之语;而在其书法作品中也体现了“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理念,这是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的“四宁四毋”理念,也贯穿于徐悲鸿很多的艺术作品之中。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拍卖时间 : 2023-06-12 18:3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B1楼A厅
lot:727
更多徐悲鸿 行书七言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