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慰 故宫博物院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2,600,000-3,6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3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孙宗慰
作者生卒 : (1912-1979)
年代 : 1952 年
形式 : 布面 油画
尺寸 : 54×68 cm.21 1/4×26 3/4 in
: 发表
《美术画片—首都十二景》,朝花美术出版社,北京,1955年,编号9
《孙宗慰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4年,图版编号17
《孙宗慰画集》,雅逸艺术中心,台北,2000年9月30日,第37页
《艺为人生—徐悲鸿的学生们艺术文献集》,中国国家画院编,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205页,编号7
《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2年,第174至第175页
《北平北京—孙宗慰绘画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15年,封面,第46至第49页
展出
“孙宗慰遗作展”,1983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作品展”, 2012年8月11日至8月20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北平北京—孙宗慰绘画作品展”,2015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翰海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艺术展”,2023年2月28日至3月26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孙宗慰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他认为技术应重写实,内容应以表现人民生活为主,他尤擅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捕捉美,作品蕴含平和真切之美。孙宗慰有着深厚的水墨功力,但他能跳脱出固有的西画范式,通过造型上“克制的变形处理”,色彩的独特搭配,以及东方韵味的表达,为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创作中“融汇东西”的时代追求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路径。这也让他在对人物、服饰等对象的刻画中更具表现力,成为研究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进程的重要范例。
《故宫博物院》创作于1952年,描绘的是故宫正门—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中正平和,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午门忆旧》中写道:“没有午门,进天安门、端门,直接看到三大殿,就太敞了,好像一件衣裳没有领子。有午门当中一隔,后面是什么都瞧不见,这才显得宫里神秘庄严……”孙宗慰笔下的午门则别有一番生活气息,这不得不提到孙氏作品中的绘画性,画家在1949年之后的创作中,不再专注于塑造典型人物、刻意在画面中营造戏剧性的高潮,而是更加看重对于作品场景整体氛围的把握,这也使得观众能够将观看重点脱离具体的人物形象而去感受作品所营造出的气氛。
少数民族形象一直是孙宗慰钟爱的创作题材,与《蒙藏人民歌舞图》中表现少数民族形象的作品不同,面对新中国成立后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孙宗慰也在作品中进行了回应。《故宫博物院》中孙宗慰有意增加了不同民族的群众形象,画面左侧从服饰特征看显然是维吾尔族,居中牵手前行的则是一对汉族母女,画面最右侧为五位藏族同胞在倾听讲解的情景。值得留意的是整幅作品的透视焦点均指向午门中央的正门,这显然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后,有意将各民族人物安插在画面当中,借此传达出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向心力以及亲如一家的美好寓意。
对于色彩的巧妙处理是孙宗慰艺术创作的一大特色,他用色浓郁又沉稳,善用纯度和明度的色彩对比,辨识度极高,特别是在高纯度颜色的使用上,十分大胆。在《故宫博物院》中,红色的运用最令人称道,城墙恢宏、大气的朱红、国旗灵动、鲜艳的正红、民族服饰褶皱分明的枣红、粉红以及建筑细节里斑驳的绛红,各种不同质感、不同饱和度红色的运用极大丰富了画面,又使画面更富有层次感。
孙宗慰画中独特的红色与其西行写生经历密切相关,在这一时期,他开始自己制作颜料,在创作中根据需要来调配用色。此类红色融合了敦煌壁画与少数民族服饰的用色特点,多见于其研究少数民族服饰题材作品中,孙氏还会特别标注出红色的使用方式,这些视觉素材被其转化在后来的画作中,《故宫博物院》就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一幅。
孙宗慰还于1947、1948年分别创作过同类题材《紫金太和》与《紫禁城角楼》,前者侧重表现太和殿建筑本身,画中人物形象更多是起到点缀功能,后者则偏重对景写生,本件《故宫博物院》完成的时间节点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画面人物众多,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活气息,显然包含了更为深刻的美好希冀。
《故宫博物院》多次展出于艺术家相关重要学术展览,包括198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孙宗慰遗作展”、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求其我在—孙宗慰百年绘画作品展”、202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心影馨香—孙宗慰绘画艺术展”,毫无疑问是艺术家创作脉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力作。
拍卖场次 : 二十世纪艺术夜场
拍卖时间 : 2023-06-13 19: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B1楼A厅
lot:1695
更多孙宗慰 故宫博物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