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庄逵吉校刊 淮南子二十一卷(管庆祺临顾千里批校本)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500,000-55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清乾隆戊申年(1788)武进庄逵吉校刊本
1函6厚册 纸本
提要: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旧藏,书内钤章琳琅,厚册装帧,品相佳。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杂家类著录。
管庆祺临顾千里批校乾隆本《淮南子》
孟宪钧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的主持下撰写而成的一部作品,故名《淮南子》。据《汉书·艺文志》载“《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唐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据学术界研究,这二十一篇大体上保存了《汉书·艺文志》内篇的面目和内容。
现今所传《淮南子》的具体篇目如下:
一原道训 二俶真训 三天文训 四坠形训五时则训 六览冥训 七精神训 八本经训九主术训 十缪称训 十一齐俗训 十二道应训十三泛论训 十四诠言训 十五兵略训 十六说山训 十七说林训 十八人间训 十九修务训 二十泰族训 二十一要略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据汉高诱序说,“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自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道理,怀着远大的政治抱负。该书内容宏富,主要是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将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其主要宗旨仍倾向于道家。由于其内容庞杂,故《汉书·艺文志》将它列入杂家。今天,在古籍分类中,虽然将它列入子部杂家类,但它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其中心内容倾向于先秦道家,是研究黄老思想的极其宝贵而丰富的资料。则是学术界的共识。
《淮南子》在阐明思想,论事辨理中,旁涉诸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丰富的原始神话材料。像脍炙人口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传说,都是源于《淮南子》。因此,《淮南子》对于探索中国古代远古文明的渊源、研究古代先人的思想和神话传说都具有重要价值。
《淮南子》一书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不同版本,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代以来,《淮南子》共有160多种版本和注本。
《淮南子》最早的版本当为宋本,清代学者顾广圻就曾经根据宋本和明道藏本校刊过清代刻本,近代藏书家傅增湘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就著录有宋本,兹移录原文如下: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 汉许慎、高诱注。宋刊本,半叶十二行,每行大字二十二字,小字二十五字。有顾广圻跋,见《楹书隅录》,不录。钤有曹栋亭、黄丕烈、顾广圻、汪士钟诸印。(海源阁书,丁卯十月廿九日与叶誉虎赴津观书,劳姓送阅,索五千元)
又一部:
《新刊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 汉许慎、高诱撰(原文如此)。
宋元间茶陵谭叔端刊本,题“新刊淮南鸿烈解”,次行题“太尉祭酒臣许慎记上”。半叶十行,每行十八字,黑口,左右双栏。前许慎序,次篇目,标题大字占双行,下署汉淮南王刘安撰,篇目终亦大字标题,有“松山谭氏”方木记,又“书香”鼎式墨记。各卷后有“茶陵后学谭书端纂”一行。序中缝有“攸武后甫刁”五字,卷一第二叶有“攸武陵刁”四字,钤有贵池刘世珩藏印。有缪荃孙观款,傅岳荣长跋。
傅按:此书慎字不避,当是宋元间坊本。然古今不见著录,断为海内孤本。自黄丕烈旧藏小字本为日人以重金收去后,推为海内最古之本矣。辛未岁获之上海。
据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国内现存《淮南子》最早版本为明本,不见宋本。则正如傅氏所言,傅氏丁卯(1927年)所见黄丕烈旧藏小字本《淮南子》已流入东瀛。而傅氏辛未(1931年)于沪上所获之宋元刊本,今亦不知流落何所。笔者孤陋寡闻,乞望高明,有以教我。
《淮南子》二十一卷本包括《淮南鸿烈解》二十八卷,明本则传世尚多,见于著录的即有:
明正统十年道藏本;明弘治年间 刘绩补 王溥刻本;明嘉靖九年 王鏊刻本;明刻套印本;明万历八年 茅一桂 刻本
以及其它多种明本。至于《淮南子》的清刻本,主要有: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庄逵吉刻本;清嘉庆九年聚文堂刻本;清光绪二年浙江书局刻本
其中以清乾隆五十三年庄逵吉刻本最为通行,影响最大。
这里重点介绍一部清代学者管庆祺临顾广圻校乾隆五十三年刊本《淮南子》,刊刻者江苏武进庄逵吉。庄逵吉是干嘉时代的学者,字伯鸿,江苏武进人,是清代训诂学家、戏曲作家、监生。其父庄炘为邠州知州。庄氏早慧,英俊倜傥,然屡试不中,后入赀为知县,分发陕西,补蓝田令,有政声。尝从王昶、毕沅学,又与孙星衍、洪亮吉、钱坫等相互切磋训诂之学。他学术上的代表作品即为《淮南子》校本。在《淮南子》的版本系统中,庄逵吉校刊本是比较有影响的一种。庄氏在《淮南子》一书的序言中讲述了他校刊《淮南子》的缘起:
岁甲辰,逵吉读《道藏》于南山之说经台,览《淮南》内篇之注,病其为后人所删改,质之钱别驾坫,别驾曰:道书中亦非全本,然较之流俗所行者多十之五六。爰(扌留)其箧笥,以示逵吉。逵吉因是校其同异,正其伪舛,乐得而刻之。
在列举了前人误后,庄氏接着说:
盖唐宋以前,古本尚存,皆得辗转引据,今亡之。又为庸夫散乱,难言考证耳。别驾校订是书,既精且博,逵吉亦抒一得之愚,为之疏通旁证。举以示歙程文学敦,阳湖孙编修星衍,皆以为宜付削刀,时侍家君咸宁官舍,谨刊而布之,略考《淮南》作书之始末及高、许注书之端绪。刺于叙目之后,盖即别驾所校道书中本也。若此书不亡于天,而逵吉亦附名以传,斯为厚幸云尔。乾隆戊申五十有三年三月武进庄逵吉撰。
通观叙文,知此书当为钱坫承当主要勘校之役,庄氏亦参加其事并出资刊刻。无怪乎后世有的学者在评论此书时径直批评钱氏。
钱坫是一位干嘉时期的著名学者,年纪较庄氏稍长。钱坫(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江苏嘉定人。是干嘉时期著名学者钱大昕之从子,少而颖敏,有过人之资。游京师,被朱筠延为上宾。乾隆三十九年举人,与孙星衍、洪亮吉极友善,切磋琢磨金石文字训诂之学,主要代表作品有《十六长乐堂古器款式考》、《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是清代研究殷周青铜器和汉唐铜镜的重要著作。二书不仅学术价值颇高,而且刊刻精雅,传本不多,被后世目为善本。综上简述,《淮南子》出于钱坫之本,就毫无疑义了。
乾隆五十三年庄逵吉续刊本,在前人研究校刊的基础上的确又有所获,推进了对《淮南子》的研究,方便了后世学人。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疏漏、谬误之处。后世学者或批校、或评点,或重新校勘集解,成果颇多。其中以顾广圻的校本在学术界影响较大,据目前国内所存,顾校本有三部:
其一清乾隆五十三年庄逵吉刻本,清顾之逵、顾丹荣录清惠栋校,清顾之逵跋,清顾广圻校并跋。
其二清乾隆五十三年庄逵吉刻本,清顾广圻校跋并录清惠栋校。
以上二书,现藏国家图书馆。
其三清乾隆五十三年庄达吉刻本,清顾广圻校并跋,清袁廷梼録。此书现藏上海图书馆。
王欣夫先生在《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中对顾批庄刻《淮南子》有所论列:
乾隆时武进庄达吉属嘉定钱坫校刊《道藏》本《淮南子》,早称善本,世颇流行。实则多出擅改,非《道藏》之真。王念孙《读书杂志》已列举其伪,此本顾千里用朱笔校《道藏》原本,庄刻之谬,乃显然在目。又以墨笔校宋刻本,及摘录惠松崖校语于书栏下方。至自识校语,多以前后互证。及遍征群书,考订极细,可见其校勘精诣。
王先生又不惮其繁,引用顾广圻纠正庄刻之误处,从《淮南子》二十一篇中,每篇各举二条,以原文为举隅。例如,《泰族训》:“以为虽有法度,而侏弗能校也。”顾校云:“侏,《道藏》作朱。侏字虽出《说文》,然《说文》云‘《虞书》丹朱如此’。可见自《虞书》以外,凡丹朱皆不如此也。钱献之取以点窜《鸿烈》,开刊行世,即属厚诬《淮南》,且并疑误后学。乃浮慕好古,流为夸譀之过也。举此一字,以例其余。览者详焉。”对于庄刻之谬,痛加诋毁,并于庄氏案语,多加墨勒。
顾广圻不仅详以校勘,勘误补正,并于多次跋文中申张己见。例如:
此淮南王书,武进刊本。校则嘉定钱坫献之也,钱?未见《道藏》,所见校《道藏》本耳。顾其称说全无一是。今悉用《道藏》改正,弆之箧中。倘后有好事重付剞劂,则《道藏》之真面目可从此而识矣。顾广圻记。
王怀祖(念孙)先生以所著《读书杂志》内《淮南》一种见赠,于《藏》本,刘续本及此本是非,洞若观火矣。己卯小除记。
松崖(惠栋)先生有手校本,向在朱奂文游家,今归黄荛圃。荛圃有惜书癖,以故重借之。家兄抱冲曾得朱族子传校本,略一展读,则由传校而字误者,殆不胜其多。因姑著其一二于下方,异日当向荛圃作怀饼请也。乾隆甲寅三月又记。
是岁七月,借得宋椠,细勘一过,较《道藏》为胜,刘续本以下无论也。后世得此者,尚知而宝之。千里又记。
又宋本讹字,亦添记于此,以备参考。颇思得好事人重刊,未知缘法如何耳。九月又记。
乾隆本《淮南子》经顾广圻据宋本、《道藏》本批校,并加题跋,使之纠缪补缺,大大完善,形成为一部新善本。
周所周知,顾广圻是清代中期一位著名的文献学家、校勘学家。近二百年来,藏书界有“顾批黄跋”之称。黄指黄丕烈(1763-1825),清代大藏书家、校勘学家、文献学家。吴县(今苏州)人,字绍武,号荛圃,富藏书,善题跋,有《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荛圃藏书题识》、《荛圃藏书题识续录》等行世。顾即指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以字行,号涧薲,别号思适居士。他因为佩服北魏大儒邢子才读书发现错误,只考求正确字句,不作轻易改动的校书原则,故取邢氏“日思误书,亦是一适”之意,命名自己的书斋为思适斋,自号思适居士。凡顾批黄跋之书,后世莫不视为善本,一书凡经黄顾二人题跋批校,即身价百倍,几乎与宋元版等驾齐驱。在今日的善本标准中,凡顾批黄跋之书,皆可列为一级善本。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部乾隆五十三年刊《淮南子》,是清代学者管庆祺临顾广圻批校并跋尾。书后并有当代藏书家刘苍润先生跋语,详叙该书价值及得书经过。
《淮南子》全书六册,竹纸,每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细黑口,宋体字。全书藏印累累,依其时代先后,计有“体经堂藏”、“吉也手校”、“吉也手录”、“管庆祺印”、“元和管庆祺吉也珍藏”、“子子孙孙永宝”、“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刘苍润读书记”、“孝慈楼藏”、“复盦”、“刘苍润”、“居汉之阳”等印。书中且有书签二纸,一为“嘉业堂藏书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 汉淮南王刘安著 乾隆刊本六册 子部杂家类”,另一签为“术恕斋藏书 管庆祺批校本《淮南鸿烈解》 计六册 子部第 号共二十一卷”。据此可知该书递传经过为管庆祺—嘉业堂刘氏—汉阳刘苍润。据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淮南子》二十一卷,汉刘安撰,汉高诱注,清乾隆五十三年庄逵吉刻本,清管庆祺录清顾广圻校并跋”,当即此书。
今观管庆祺校本,精楷细字,朱墨灿然,丹黄齐下,一望可知为行家里手之精校本,粗略翻阅,得见管氏跋语数则,兹移录如下:
戊午(1858)年,胡心耘先生从常熟恬裕斋借得顾涧薲先生手校本,因照录之。庆祺。
顾涧薲先生手校《淮南》二十一卷,向藏常熟瞿氏恬裕斋中,金秋胡心耘先生转借得之,因照临一通。书中墨笔系校宋椠本,朱笔系校《道藏》本。其朱笔尖出处,乃是王氏《谈书杂志》所已著者也。惟顾氏所据校之刊本,与此本间有修版互异处,今于上方另加‘庆祺案’三字以别之,爰志于此。咸丰八年十月十八日,元和管庆祺临毕识于体经堂。
管氏跋文将借书经过、临校时间、校跋体例一一交待清楚,为我们认识该书的内容和版本价值提供了第一手数据。管氏是一位清代中后期的学者和校勘学家,有关其生平资料,我们知之不多。仅知《情史列传六十九·儒林传》中载有其子管礼耕,文曰:“管礼耕,字中季,江苏元和人,岁贡生。父庆祺,受业长洲陈奂,尝手校《陆氏释文》。”又潘景郑先生《著砚楼书跋》中有《管庆祺手写江艮庭先生〈论语竢质〉》一文,文云:“江艮庭先生《论语竢质》三卷,论定于先生晚年,故肆力最为精审。惠门髙第,先生尤推杰出。生平好举篆作楷,尝为毕秋帆先生写定《释名疏证》,刊诸《经训堂丛书》中,为世所重。此书亦经篆写,先生生前未及授梓,传本遂稀。此本为管庆祺氏从先生玄孙彤甫假伊祖铁君手抄本传录者,字昼及朱点、句读悉依原书面目。管钞于道光二十七年,盖其时犹无刊本也。”由以上零星材料可知管庆祺是道、咸时期,苏州地区一位知名校勘家,只不过我们对其知之甚少而已。据校勘文字、书法水平来看,水平相当了得。
其子管礼耕似较乃父更为知名,《情史列传》说“礼耕守家学,尤长训诂”,笔者曾见其手校本刘喜海嘉荫簃刊《六艺纲目》。《著砚楼书跋》又有《管礼耕校宋本列子》一文,文云:“宋椠《列子》以士礼居藏本为第一,后归瞿氏鐡琴铜剑楼,今涵芬楼影印者是也。近世以世德堂六子本为最善,取校宋本,讹夺不可胜计,自宋刻行,而世德本可废矣。此本为乡先辈管礼耕先生手校瞿藏宋刻本于世德本上,卷末有朱笔识语云:‘光绪丙子四月中旬,偕王芾卿、叶菊裳为虞山之游,下榻菰里村瞿氏,假其所藏宋本对校一过,凡七日而毕。礼耕识。’又附录荛翁两跋于后,可见前贤用力之勤,虽在游览,不废卷帙。况其时宋刻珍秘不傅,祗借好古者传校,以存其真,则此本下真迹一等耳。”
《淮南子》乾隆五十三年本,除了清顾广圻校本之外,清代学者顾之逵、陈奂、李慈铭、杨沂孙、李盛铎、萧穆、赵宗建等多人都曾批校过乾隆本。其中尤当以顾广圻本价值最高,声名最隆。咸丰管庆祺临校顾千里本,一丝不苟,惟妙惟肖,可称下真迹一等,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王欣夫先生曾以清光绪二年浙江书局刊本临写顾广圻、管庆祺校并跋,并对管庆祺本给予了高度评价:“管庆祺临校一过,知庄刻有初印与剜改之异。各加案语,又取景宋钞本覆勘,朱墨烂然。合诸贤精力于一编,可称无上善本。”
在近年来的藏书风气中,有一种现象,六朝唐人写经,高古难识,且价格奇昂,一般人难以企及。宋元旧椠,稀如星凤,即使零本单册,也难觅踪影。即使偶有灵光闪现,也非常人所可问津。故一般稍有实力的藏书爱好者,多力捧明代白绵纸本和清三代精刻本。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惟是对于稿钞校本大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前辈藏书家的传统观念来看,一是重宋元旧本,二是重明铜活字本以及明中早期刊本,三即重视稿本、抄本、批校本。而稿、抄、校本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有时真非普通一般明清刻本所可比拟。前两年,我在跋《刘喜海批校雠正碧筠草堂本》一文中曾经呼吁藏书爱好者重视稿、抄、校本。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有一定经济实力者,对此有所重视。借此机会,我再次呼吁,让我们更加看重稿抄校本的收藏和研究吧!
18.3×13.8cm
lot:*9364
更多清庄逵吉校刊 淮南子二十一卷(管庆祺临顾千里批校本)图片: